【字体:
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科技部部长万钢回应科技创新热点问题
日期:2018年03月12日      新华社

  

  科技如何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惠及人民生活?科技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0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我国的科技创新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在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在谈到5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展时,万钢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引领世界潮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航天、深海、超算、核电这些领域都逐步走向世界前列。基础研究得到加强,比如量子纠缠、外尔费米子、胚胎干细胞包括最近的克隆猴,这些技术研究的成果逐渐产生世界影响……”万钢说。

  他表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逐渐进入了“三跑并存”,并跑、领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新阶段;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实现了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科技体制改革向系统纵深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科技创新的力量从过去的科技人员为主向社会大众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新局面逐步形成;科技外交也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服务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但是在这些成绩面前,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我们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万钢表示,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持续发力,使科技更好地为造福人民、发展经济、保障安全作出贡献。

  打造“双创”升级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对此,万钢表示,“双创”是青年人实现自己梦想的绝好平台,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舞台,它又是一个改革手段,带动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万钢说,打造“双创”升级版,一方面创新创业的融通发展要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创客融通创新,完善院所、企业与创业者的合作机制。

  另一方面要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为创业者成长提供全流程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并促进重大项目向社会开放。同时加强开放合作,吸收国际上有效的资源,集众智创新业。此外,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提高服务创新载体的能力。

  “总的说来,我觉得创新创业应该趋向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万钢说。

  让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万钢表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宗旨。“十三五”以来,民生领域中的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水污染等重大科技专项成果显著,同时又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有效接续。

  他介绍,目前建立了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服务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应对突发传染病方面,中国从被动防御逐步向主动防御转变,为埃博拉、寨卡等防治贡献中国力量。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支持的54个新药进入医保,推动缓解“看病贵”问题。

  万钢说,科技也为扶贫发挥作用,以智力扶贫帮助贫困农民长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偏远山区,农村科技特派员用“以豆换豆”的方法,帮助改善土豆品种,产量增加了4倍。

  万钢表示,下一步要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统筹引领,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加强社会安全防范,为打赢污染攻坚战、促进人民健康提供更多科技投入和支撑;还要发挥绿色技术,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另外,要继续深入科技扶贫脱贫攻坚,开展创业式扶贫。

  谈到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时,万钢说,在特发高发的“癌种”方面,要提高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实现科技突破。

  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如何进一步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人员松绑,释放科技创新潜力?万钢表示:“要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全链条的创新绩效,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于人。”

  他介绍,围绕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税收优惠等的政策文件将在不久之后公布,以满足科技人员的需求。

  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融合,万钢说,要更多地把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要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要继续建设好专业化众创空间。在产业发展方面,还要建设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共享,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

 新华社记者胡浩 孙奕 余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