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字体:
【中国科协】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闻发布会
日期:2017年05月25日      中国科协

    5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安排及“全国创新争先奖”评选表彰有关情况。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胡凯红主持。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协网对发布会进行了图文直播,全文如下:

  主持人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工作,去年,国务院同意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有关部门设立了“全国创新争先奖”。科技工作、人才工作大家都很关注。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请他向大家介绍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全国创新争先奖”评选表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下面先请尚书记作介绍。

  尚勇:尊敬的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我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工作也包括对科协工作的大力支持,因为你们的宣传报道、传播,对科技成就振奋全民精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家对首个“科技工作者日”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比较感兴趣,我今天将有关情况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为了节省时间,有一个书面材料已经发给大家了,所以我介绍的时候比较简短,介绍完以后愿意回答大家的有关问题。 

  一、“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设立的背景和意义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再过四天正好是一周年了。在“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为纪念这一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国务院2016年11月批准同意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科技工作者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 

  二、全国创新争先奖的有关情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创新争先,今年4月,中国科协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报请中央批准共同设立“全国创新争先奖”。创新争先行动也是在总书记的号召下开展的。全国创新争先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在评选中,按照德为先、术要精、能力强、基础厚、贡献大五条标准进行选拔,设立了奖励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全国创新争先奖”评审办法,邀请包括157名院士在内的300多位各学科领域的杰出代表,科技管理专家和企业的负责同志担任评审专家。评审分网上预审、初评、复评、公示、审定等环节,按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五个领域,下设16个评审组。经网上预审、初评、复评,从217个渠道推荐的134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27个科研团队中,共评选产生了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这个名单即将公布,大家可以看到,在媒体上比较关注的科技界的热点人物很多都在这个奖励范围之内,拟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进行表彰,也就是说,在5月27日召开纪念大会的时候,同时对“全国创新争先奖”进行颁奖。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中国科协联合科技部以“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求真诚信、拼搏奉献”为主题,从5月下旬起,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专题活动,宣传中国科技成就、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以实际行动庆祝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特别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国科技工作者这一段时间的集中宣传。活动期间,将邀请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同志看望科学家代表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组织各级科协和科技厅、委、局有关负责同志深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主动关心青年科技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和女科技工作者,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各全国学会将结合自身的特点,组织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或者会员的表彰奖励、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发展个人会员学术交流活动等。高校科协、企业科协也将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竞赛、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展览、科普活动等。 

  5月20日刚刚开幕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是以科技部为主来承办的,这也是“科技工作者日”前的一个重要活动。

  目前,部分地方科协和科技管理部门已经启动了丰富多彩的预热和宣传活动,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工作者参与,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氛围。

  我简单介绍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我愿意和大家再进行交流。谢谢。 

  主持人胡凯红: 谢谢尚书记。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各国科技竞争就是各国科技人才的竞争,目前各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本土人才流失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每年也有大批的科技工作者选择了去国外发展或者搞科研。那么,请问科协这些年做了哪些工作,让我们中国本土的科学家更有归属感、更有国家的荣誉感,留在自己的国内搞科研工作。谢谢。 

  尚勇:谢谢你的问题。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从根本上是要营造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很快,截止2014年统计,全国科技工作者数量是8100万,预计到2016年底的数量可能要超过1个亿,而且这些年还有一个趋势,从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的数量已经超过每年到海外留学学习的人员数量,实际上我们国家不断扩大开放,已经形成了国际交流的正循环。科协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之家,主要的职责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也就是说,为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平台。所以,科协首先是一个枢纽型的组织,我们通过各级学会把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好,为他们搭建发挥才智的平台。 

  这些年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呈现一个热潮,我和大家汇报一下。有的学会,比如像中国化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力学会,每年开的年会超过万人,所以这是只有开研讨会才能出现的场面,学术活动成为一个热潮,活动交流也很多。

  此外,我们现在很多是主场搭台进行的国际学术交流。大家注意到,这些年比较轰动的世界机器人大会,还有去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来了15个诺奖级的世界获奖者,还有今年马上要召开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等等,这为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和海外交流搭建好的平台。 

  再一个,科技工作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表他的成果,一定要把科技期刊办好。近些年,科协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不断提升我国科技期刊质量,也包括资助外文版的科技期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科技期刊的质量和科技期刊发表论文引用的指数都大幅度增长。关键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 

  特别是去年“科技三会”以后,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政策,解决了科技工作者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比如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更便利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问题、体现知识价值的分配政策、贯彻好《成果转化法》等问题。这些政策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是也有一些反映,在落实方面还有一些障碍,但是这些落实的政策真正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除了科学研究之外,还有创新创业。这两年特别是从去年以来,科技工作者特别活跃,成为我们“双创”的主力军。更重要的一个措施是激励措施,特别是扶持措施。激励措施包括对院士的推荐和各种奖励,除了现在介绍的“全国创新争先奖”之外,还有对特殊人才的特殊奖励。一是对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奖励,特别是对女科技工作者的奖励。另外,科协会同有关部门搞了一个“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重点支持32岁以下的博士刚毕业或者博士后阶段的,按照自选课题开展研究。目前共支持了388位,今年还将再资助将近400位,这一批青年就是“小人物”,非常优秀,给他们降低门槛,减少框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做自己喜欢的科研,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

  总而言之,科技工作者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们排忧解难,给他们建平台、建渠道,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前一阵子,施普林格撤稿事件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请问科协在处理这件事情的后续工作上有没有一些新的进展或者新的措施?谢谢。 

  尚勇:感谢你提了很好的问题。实际上,施普林格下边杂志的这次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声誉,甚至对我们国家的声誉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个事件高度重视,中国科协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处理这个事件。 

  我可以报告大家,现在的调查分析已经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果。现在分析,虽然它是一次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事件,但是它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撤稿真正实际数量是106篇,其中有一篇是重复的,原来说是107篇。论文涉及到2012年到2016年,其中80%以上是2015年以前提交的论文。这里面涉及的主要是在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科技工作者。 

  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虽然这些年我们很重视科研道德的建设,匡正学术不正之风,但是还存在“宽、松、软”的问题,造成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分析其原因,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比如社会的“黑中介”与出版商为了掠夺性的获利,采取不当手段进行诱导,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把情况摸清之后,下一步就要通过这些作者所在的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和科技部一起,督促行业主管部门,比如卫计委、教育部等等,进行督查,让论文所在的单位领导挂帅,组织专家,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审查、甄别,看看这里到底有没有学术造假,是怎么造的假,还是存在其他的学术不端行为,然后对作者在这上面负什么责任,一个个甄别清楚。另外,中国科协将组织国家级的学会,用他们来组织同行专家进行抽查答辩,再加一层审查。

  总而言之,查实结果之后,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护短,结果会向社会再进行公布。这也就是表明科技界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态度。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知道,国家为了奖励科技的进步,设立了很多奖项,这次设立的全国创新争先奖跟国家科技奖励的体系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包括和科协设立的其他奖项是一个什么关系,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条件之下设立这个奖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是哪些?谢谢。 

  尚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奖励体系对推动科技进步发挥了很大作用,国家级的大奖,我们叫做“3+1”,分别是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这三大奖主要侧重对项目的奖励。“1”就是国家科技最高奖,一年奖励1到2名最优秀的科学家,这些奖励的科学家都是德高望重的、年龄比较大的。所以科技界反映,应该在注重项目奖励的同时设立人物奖。在这种情况下,科协和科技部,包括人力资源部一起商量,在项目奖之外设立了“全国创新争先奖”,主要侧重于人物奖,奖励取得突出成绩的人物和团体。刚才也介绍了,这里也有奖章获得者、奖状获得者,层次不一样。这个奖励和人才计划是紧密衔接的,就是说低于全国最高科技奖的人物奖,而且这是在一线上的,就是在十八大之后这五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科协有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有青年女科学家奖,这两个是专项奖。这个奖是比他们再高一个层次的奖,颁奖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一个重要衔接和补充。我相信这个奖出来之后,大家看到这些获奖人员,也会很有感慨,确实应该对这些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包括在世界科技前沿取得重大成果的甚至领先的成果进行奖励。既包括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重大装备研制、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成就的这些科技工作者,也包括在推广、服务方面默默无闻的人员,我觉得应该激励他们更好投身从事创新争先行动。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我想请问,您刚才谈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呈现出一个特点,就是出国留学人员归国的比例特别高,在“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请您总结一下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特点,比如是不是年轻化的趋势比较明显。还有在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有必要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力,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在这方面成效比较显著,特别是在“科技三会”之后有没有一些新的措施,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尚勇: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在激励科技工作者方面,最主要措施就是不断地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改革密切配合,主要目的是去除旧有体制的顽症固疾,破除对科技工作者的一些束缚,真正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热情。因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是主要凭激情和兴趣,要把他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应该说,这几年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另外一个方面,配合科技体制改革,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就是人才发挥作用,改革也要有一个很好的学术环境、创新创业环境。这样有利于他们能够发挥学术民主、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这些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大批比较年轻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整个科技队伍,年轻人担当重任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老科技工作者甘当伯乐人梯,或者仍然在一些重大工程和科研中发挥作用,但是青年人才担当重任,在一些重大工程上、重大科研上、突破的科研成果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这些年出台的政策比较有效的,一个是激励创新政策,再一个是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创业的政策。特别是这次新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大了激励力度,就是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政策的充分体现,还有科技部牵头制定了《成果转化法》的实施办法。特别是现在,怎样把更多成果拥有者在成果权益分配上更多的向科技工作者自身倾斜,给他们“松绑”,允许他们离岗创业,或者在职创业转化,这些充分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有一个研究所,不具体点名,他们告诉我,一年他们创办的企业就30多个。这种情况下,在整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包括很多大企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把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自主性调动起来了。很多方面不但出现了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更多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急需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把科研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了。

  另外,有些科研成果转化成重大的技术装备,现在公布的包括航天航空、海洋开发探索等,为整个经济发展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动能,也为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了新的动力,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方面,国内的科技工作者做出了贡献,海外科技工作者也通过多种形式为国内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了服务。现在,科协有一个“海智计划”,就是海外智力人才为国服务计划。这个升级版就提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程,得到了海外科技工作者的响应。现在有5个赛区,包括北美、欧洲、亚太,涉及到上万名海外科技工作者,参与了怎么把他们的科技成果到国内进行创业转化。所以,整个政策把我们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另外,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我们的科技创新后劲非常强大、潜力非常巨大,对实现科技三步走战略目标,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形成了强大的人力资源的储备和支撑。谢谢。

  中新社记者:我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奖项的问题,这个奖项是27号纪念大会时颁奖,也是说在全国首个“科技工作者日”的时候颁奖,这个工作者日是哪一天?这个奖项奖励200多人,比起您说的仅次于“全国科学技术奖”的含金量感觉是不是就低了那么一点点,如果太多的话,公众就记不住了,既然要奖励科学家精神和个人,有没有在这个奖项里有那么高级别的一点,让大家记得住的一些明星科学家。还有一个问题,央视记者有一个小问题,可能没有说的特别具体,最近清华大学有一个特别杰出的女性科学工作者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就是聘过去当一个很高级别的教授。网上言论有认为,说中国培养好的人才又被国外挖走了。还有一个观点,说明这是中国科学进步的一个标志。您怎么看我们的科技人才外流的现象?谢谢。

  尚勇:先请王春法书记回答,我再来补充。

  王春法:一个是27日和30日的差别,因为庆祝表彰大会是27日开,首个“科技工作者日”确定日就是在5月30日,这个会只是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时间的安排,安排在27日开这个大会。

  第二,关于奖励和其他奖的区别。刚才尚书记已经给大家作了介绍,我再补充一下。这个奖是一个人物奖,不是一个项目奖,主要是奖励人物的。我们在申报、提名、推荐过程中也有单位和个人推荐了比如像屠呦呦,赵忠贤先生,当时评奖的奖励委员会讨论以后,觉得我们这个奖尽管是很高,但是还没有高到比“国家最高科技奖”还高的地步,所以委婉地请他们不要再参加这个奖的评选。但是这个奖本身面向的对象是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所以我想这是第一个跟其他不一样的。 

  另外,这个奖代表了同行认可和政府认可的结合。很多的项目奖在奖励的时候,说这个项目做得怎么样,成就怎么样,我们以前也经常说国际一流、国际领先,但是这个奖是代表了同行评议,就是科技界学会为基础的同行认可和政府认可的结合。因为中国科协主管全国210个全国学会,以及各级科协,另一方面推荐单位还包括科技部、人社部、国资委等有关部委,所以这个奖认可广泛程度是不大一样的。这是一个区别。 

  这个奖兼顾了个人和团队的两个方面。其他奖项,一个项目可能是很多人做成的,表彰的时候,表彰的是这个项目,但是这个奖明确把团队作为一类。我们当时奖励委员会评审的时候,认为这个奖含金量最高、最有荣誉的、最认可的是团队奖,我们现在拿出这10个团队开始公示了,大家都已经知道了,10个团队个顶个都很厉害,他们在国际上达到了先进水平。第二个层次还有28个奖章获得者,其实也是可以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他们本身也是在200多人获奖者中比较高层次的。还有就是254个奖状获得者,总体来说,本身这个奖内部有层次,但是我们强调的是团队奖是非常高的荣誉,很多科学家说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大科学,就是大家合作、团队精神,这代表一个导向。这是不一样的方面。 

  关于您刚才说的,我知道清华的颜宁教授,她的国际流动我认为是正常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量优秀青年学子远赴国外进行学习,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国家发展又吸引他们回来,帮助我们国家在推动科学文化建设、推动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作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们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高校到国内来挖我们这种优秀人才也是正常的,我认为颜宁这种事情将来不是个案,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会成为一个常态。我就说这些。

  尚勇:就这个问题我也补充一下。大家都知道,欧美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些科学家的流动,短期、长期的交流是一个常态,他们渠道非常通畅,或者到这儿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或者到这里任职了再回来,很正常。这个事,我觉得是一个标志。这次国际一流大学把我们的科学家聘为最高荣誉称号,这是对我们整个科技发展水平、我们的科技生态环境的高度认可。所以,我们国家的全面扩大开放,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就成为一个常态,大量优秀人才从国外到我们这里任职,工作一段时间再到海外任职,在交流过程、学术碰撞过程中才能提高整个学术水平。我觉得这也是科技发展到一个比较高水平的标志,我认为大家应该以一个开明的态度,从国际化角度来充分理解这件事。 

  主持人胡凯红: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尚书记、谢谢王书记,谢谢各位记者朋友。